DIY自制投影仪,手工制作投影仪方法(2)

人气
#e#

入式固定,后来因为考虑到这样无法在箱体成形后调整部件之间的距离而放弃。还有象用圆珠笔芯固定菲镜与LCD之间的距离等等,都是我的自由发挥,优点是成本低廉、制作方便,而且万一发现预定距离不合适,可以随时重新剪一段笔芯来调整,给自己留下较大的余地。

2、固定光源部件:这个也是可以自由发挥的部分,只要计算好反光碗、金卤灯等之间的距离,随便怎么固定都可以。自己设计一个灯室,然后用螺丝或者302等耐高温的胶水粘合都可以。

3、实际调试距离:建议大家将上面2大部分固定好之后,先摊在桌子上实测一下,以保证在自己的投影距离下各部件的距离正确,也可以提前发现一些问题。在投影画面清楚无问题的情况下,记下尺寸,再制作盒 子及装箱。这个阶段只要画面清楚就行了,有光斑什么的,一般都可以在装箱杜绝漏光后解决。

4、制作箱体并组装。完全是自由发挥了,我只提醒几点:1)务必注意散热,尤其是LCD部分的散热。金卤灯的发热相当大,而LCD面板和菲镜是禁不起高温的,我的菲镜变形就是在堆放配件进行测试时开机时间过长烫的。因此必须认真规划箱体的散热风道,仅仅加多风扇,不仅影响布局、增加噪声和成本,实际效果还不一定好。2)注意将驱动板等PCB部件与灯室这样的高热区域分隔开来,道理同上。3)箱子可以先做一个大概的,然后再逐步完善。比如我开始做的箱子,用的时候发现灯室部位的进风口会漏出强烈的光,虽然不影响画面,但是很干扰视线,就又用烟盒子做了一个开口向下的罩子。这样既不影响送风,又挡住了漏光,也不增加什么成本。4)聚焦镜头的固定方法很多。我是比较精确的在前面板上钻了一个孔,然后直接卡进去,因为板子本身比较厚,孔打得也很准,所以不加螺丝也固定的很好。也可以在箱内一侧的板子上,绕着镜头边缘斜着钉几个螺丝,把镜头卡在板子上。5)上盖最好做成活动的,比如活页搭扣,这样以后排除故障什么的比较方便。6)如果在投影画面上出现光斑,则对应检查菲镜边缘的相应位置。注意画面和配件的物理位置是反的,即画面左上角有漏光,则检查菲镜的右下角位置;右侧有漏光,则检查菲镜左侧。另外就是箱体合起来后要严密,否则也会漏光。

第四部分:投影仪实际测试建议用HiVi Cast等测试碟先行调整画面的亮度及颜色,一般的LCD面板可以调节色温,也可以通过显卡驱动或播放软件的设置来调节亮度等参数。然后用DVDRIP、HDTV、HDRIP、JPEG及Quake3等测试高分辨率、中分辨率、细节表现力及动态响应能力。还有,别忘了拿起DC或者DV,拍出片片来上传,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制作成果,交流一下自己的经验教训!

一、自制投影仪机箱:我是花了 85 元,到市场购买了一块 1 米 X 0.6 米的铝板,厚度标称 1.5mm ,用游标卡尺测得实际厚度为 1.4mm 。按照画好的图纸将铝板剪裁、折角,然后挖孔,钻洞。手工制作那个累呀!刚收到邮寄来的套件时,我曾把部件放到一个装葡萄的白色泡沫箱里试看,结果效果惨不忍睹!昨晚铝机箱全部弄好后,进行了总装。当时想:如果图像质量不好,机箱就让它“裸体”吧。想不到效果还不错,于是将机箱拿去喷塑(花了10元钱)。

二、自制投影仪LCD:自己 DIY 投影机,拆 LCD 可以说是那么多工作里最需小心的了。之前我看到有人拆坏屏,所以就特别小心。为了制作固定 LCD 的架子,我去找 PK 板,整张板太贵,又用不完,所以没买。后来到超市买了两个塑料砧板,非常好用,尺寸厚度刚好合适,10元一块。制作 LCD 的架子时,我曾按斑竹的“示范”样板将架子两边挖个洞用于通风,后来觉得这样会漏光,且与我采用的散热方式不同,于是又进行了一些修改。

三、直直投影仪散热:采用两吹两抽的方式散热。到市场购买两个

点赞: 3 次 好手艺
热点文章随机推荐